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章祖安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评论】立根於學術 弘道以毫端

2013-12-16 17:20:29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胡正武
A-A+

  書法濫觴於寫字,寫字對於表達書寫者主客觀方面的作用,似乎從早期的重視於表現對象(事物),逐漸地發展到重視於表現書寫者自身的精神上來,而此二者又是二而一、一而二的整體。如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蒼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字者,孳乳而寖多也,著於竹帛謂之書。書者,如也。”首先大力張揚“書者如也”的旗幟,爲後世探討這一話題建立標杆。而“書者如也”這一句子的含義,依照宋朝初年學者徐鍇的解說:“如謂如其事也。”(漢許慎《說文解字敘》,見宋徐鍇《說文繫傳》卷二十九)是側重於表現書寫對象(事物)的。以後的學者對此論斷的見解也有所探索有所進展,如元朝舒天民說:“書者如也,以其所言著於竹帛能如人意,故謂之書。”(元舒天民撰《六藝綱目》卷下《六書》,舒恭注,趙宜中附注)重在揭發書寫文字能夠比文字發明以前更能“如人意”地記錄事情表達心意。清朝著名學者毛奇齡說:“書者如也,如其所言而記之。”(清翰林院檢討毛竒齡撰《經問》卷三)揭發文字能夠記錄語言的功能,也是提煉了文字作為記錄語言的符號這一工具性質。前賢也有揭示書法對於表現書寫者主觀情感思想作用的言論,并有十分典型的人物事例,如唐朝大書法家張旭就是這樣的典型,韓愈曾經說:“往時張旭善草書,不治他技。喜怒窘窮,憂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有動於心,必於草書焉發之。”清代學者劉熙載說:“書者,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藝概·書概》)今人則將這種“書者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的表達功效提到更高的程度。而章祖安先生的書法應當是“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一派的翹楚。

  一、以學爲基厚養內涵

  章祖安先生的法書首先給人以強烈的印象的是滿眼的“書卷氣”,是當行本色的學者書法。他的書法已經進入一種超越尋常筆墨蹊徑之外的境界,姿態枯淡,如浙東深山千年老藤(剡藤,其皮是古代造紙的優良原料,漢朝剡民劉阮入天台山采榖皮遇仙的“榖皮”,即此物也),筋力內斂而含蓄;神情蕭散,如遁迹林下的太極高手,功夫精湛而簡約。其書法面貌獨特,內容豐腴,耐得咀嚼,回味隽永。其中透露何種消息呢?

  章氏書法之所以能夠以如此獨特的面貌出現,首先是建立在深厚的國學基礎之上。觀章氏之書法,不僅給讀者以強烈的學術味,筆墨老辣,洗盡鉛華,風骨高朗,神明自見。劉勰在《文心雕龍》中就文學創作說:“積學以儲寶,酌理以富才。”文學創作也要如此強調學術的學習積累,以提高作品的品位與檔次。那麼書法創作要達到較高品位,出神入化,若非積學之功,聚數十年之陶冶,鎔鑄聖賢思想之精華匯爲一爐,其何以致此境界?據章先生自述其學書經歷,就是得陸維釗先生指點,學書法可以慢慢來,先要把學問做好,“是他帶有指令性地教我把主要精力與時間學傳統文化,後再去搞書法。此一苦心與厚望我於60歲後才深刻地體會到。”(《中國傳統文化與中國書法藝術》自序,遼寧美術出版社2003年9月版,第8頁)陸維釗先生本身即是此條以學問潤書法的榜樣,其書法被列入20世紀中國書法20家,應當得力於此。說詳金琤博士論文《陸維釗書法藝術論》(湖南美術出版社,2008年1月版),如陸維釗先生的“國學根基——對古典文史的精研”、“文化個性與守成——中國傳統文化精粹的自覺”等等,其師徒薪火相傳之蹤歷然可見。此不備論。

  觀章先生《中國傳統文化與中國書法藝術》一書所選文章,就足以令人景仰於其深厚的國學修養,體會其受傳統學術的浸潤與薰陶所融會而成的“知識結構”是如何情狀。像書中收錄的《古書句讀數例述辨》、《古書記言標點易誤舉例》、《〈史記〉〈漢書〉標點瑣記》、《試論古文中的插敘》、《論“興”》、《李賀詩的格調》、《〈周易占筮學〉緒論》、《〈周易〉應是咨詢文化》《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治安專家趙廣漢——兼述張敞》、《試說傳統知識分子的進退出處》、《章句之學未可廢》、《曲解、引申、附會、豐富、雜亂——〈易〉學發展史評述》、《〈周易·需卦〉解析》等等,就清晰地鉤勒了章先生在傳統學術領域中的研究範圍與學術造詣,廣泛涉及文史哲諸學科,且均有自己獨到的見解。特別是對傳統哲學經典名著《周易》有極深刻又恰當通俗的解說,真能發前人所未發,啟迪心智,引發深思之效。章先生收入《中國傳統文化與中國書法藝術》書中第一部分的這些文章,讓我感到很熟悉很親切,這些論題是我在杭州大學中文系讀書時比較崇拜的郭在貽、蔣禮鴻(雲從)諸先生諄諄教誨的內容。

  這不禁讓我想起近三十年前曾經在台州府城裡東湖邊上台州地區群藝館聽過章先生的一堂課。當時是在八十年代中期(1984或者85年),章先生光臨台州傳道授業解惑,其中講到中西文化特點時以箸(筷子)與西方刀叉作比,說筷子的功能既能翦、能夾、能戳,運用自如,比刀叉更加方便靈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今看到先生《〈周易占筮學〉緒論》標舉“無可無不可”論所列四種中國文化現象之第一種即以筷子爲例,說明“無可無不可、以不變應萬變”的道理:“按常理說,筷子切不如刀,戳不如叉,這就是‘無可’罷,但實際上是‘無執’,無執故無失,筷子……具備一切功能,夾、切、叉等手法視食品臨時決定,中國人運用得神出鬼沒,精妙絕倫,吃遍天下都不怕。”我又想起五六年前曾經有緣登章府之門,請教有關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之疑難問題,章先生竟然如數家珍地說起神話傳說中許多人物的輩份錯亂、張冠李戴、彼此互異甚至前後矛盾諸結,其博學深思,令人油然而生敬意。今日拜讀先生書翰,寫一點門外文字,既有緣有幸,亦有很大的壓力。

  二、獨辟蹊徑 豁達求我

  章氏之書法骨氣頗硬,傳達出文人書法戞戞獨造而不趨流俗的精神。他的學者氣質與深厚學識爲其展現自家書風奠定了基礎。這種追求“走自己的路,讓人們去說吧”的取向,讓他有意無意地與何紹基、沈曾植等人成爲同調,并從他們身上吸取營養,借鑒筆法,化爲我有。

  章氏書法的特立獨行,不媚流俗,還表現在他的書法不追求點畫、結構的妍美流麗,而是追求筋力骨鯁,值得回味,耐得反復研讀的內涵。故其書法作品初看之下或許不能博得一般讀者的喜歡,不像那種甜美流便的書體容易博得眾人的喝彩,但是經得起反復研讀與品味咀嚼,越看越感到有味道,有品位,有精神,有書法之“道”者在。

  章氏書法的獨特追求與造詣迥出群倫,其內在的學術文化因素不一定完全適合大眾欣賞口味,若要讀懂章氏書法的“真意”,非具備較高且較寬的中國傳統文化學術涵養不可。職是之故,其書法之影響也未嘗“普及”到大眾消費的範圍,而較多地流傳於文雅之士的圈子中。令人聯想起“八法之散聖,字林之俠客”的山陰秀才徐文長,徐文長生性豪蕩不羈,其書法“筆意奔放如其詩,蒼勁中姿媚躍出”,然而長期“其名不出於越”(明袁宏道《徐文長傳》)。後來才逐漸爲世公認,成爲明朝書法的一大家。從徐文長的遭際尤其是其書法的遭際,似乎也可以來期待作爲徐氏同鄉的章先生的書法,後必當獲得更大的影響與更高的評價。

  在當代浙江書法界領袖群倫者而言,大致爲沙孟海與陸維釗兩大家,其書法之創作實踐與風格幾乎籠罩了全省的眾多書家,其影響還越出本省的範圍,波及更加廣闊的空間。章祖安先生得陸維釗先生的耳提面命與嚴格要求,聞其謦欬,承其陶冶,深知陸氏書法三昧,照常理而言,既得其真傳,則自然可能較多地展示其師承的面貌。而實際上從章氏《書法集》所收作品來看,章氏書法表現出來的是自成一家的獨特風格與面貌,由此回溯其書學旨趣,可以看出章氏對其師長的師承是師其意師其神而不摹其形,這無疑是章氏匠心獨運,有鑒於前賢“學我者死,似我者亡”的告誡的成功實踐,學習其師而不落其師之形模,有“青出於藍而青於藍”之範式意義,值得仔細揣摩,反復琢磨。

  從改革開放以後,社會風氣發生了與計劃經濟時期大相逕庭的變化,文人的行爲方式也漸趨以市場爲導向的軌道,一切向錢看了。有些書家“順應”時代潮流,力圖將自己的作品“打造”成字畫市場上的熱點拍品,其中不乏迎合大眾欣賞口味的書家,每每以優美的甚至甜俗的書風在某一段時間內聲譽鵲起,廣受歡迎,風靡一時。但是章氏儘管作爲全國第一所招收書法篆刻專業本科生的參與者,直至後來全國第一位書法專業博導,其書法作品却似乎樂於我行我素,不爲世風所左右,不爲市場所挾制,不爲流俗而改弦更張,依然按照自己的審美標準,按照自己的書法創作軌道走下去。《楚辭·橘頌》:“受命不遷,生南國兮。深固難徙,更一志兮。”可從章先生身上找到答案。清人伊秉绶曾說:“書如佳酒不宜甜。”此言被書家奉爲圭臬,然而能夠耐得寂寞,甘於枯淡,心定情閑,不是隨便可以做到。這也可以看出章氏書法具有自己獨立不移的標格,勇敢前行,其藝術探索之心逍遙於自我設定的境界中,義無反顧,顯示其特立獨行的品格與錚錚風骨。

  三、書以載道 德以弘道

  章祖安先生從事書法教學近五十年,執鞭杏壇,悉心傳授,蒙其教澤者夥矣,堪稱全國屈指可數的書法教育家;對於書法理論作了深入的研究,撰寫了大量的論述,堪稱卓有建樹的書法理論家。縱觀章氏的翰墨生涯,體會其用心所在,竊以爲章先生的書法追求最基本的一條,就是求道。這裡據說“求道”的道,是指章先生心目中的人生觀、世界觀和書法觀。既有中國傳統文化中共性的成份,也有章氏獨特的主張與觀點。從章氏的書法創作實踐與其言論主張來看,他是立足于中國傳統文化的通識基礎上,以書法爲“道”的載體來實現其求道、載道、傳道且以弘道之目的。(日本稱書法爲“書道”,實乃“書藝”“書法”之義,與“茶道”“拳道”諸稱謂同理,雖然摻和了日本文化之因素,而其基本含義與漢語書法并無不同)

  以書法爲載道之輿。韓愈主張“文以載道”,主要是載孔孟之道。書法是文化的載體之一,必然要承載文化。章先生的書法追求乃是以書法作爲載道之輿,賦予他的書法以“自家體貼出來”(明耿定向語)的思想觀念,表達“我心”(明朝王陽明曾有“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即其自己營造的“我的世界”。以書法爲求道之門。章氏書法非完全爲了藝術化的“寫字”而作,而是從學習書法中體驗步步為營,登堂入室的治學門徑。如學習書法先要學好傳統文化,學習傳統文化可以健全人格,昇華品德。他說:“因爲書法作為一種手工操作尚有其自身的規律,又有其特殊的天賦與功力之要求。然欲達傳統技藝之最高境界,則少了傳統文化之修養,必不可能。抑又有進者,夫藝術欲達最高之境,必又與全人格有不可分離的關係。聰明秀出之輩,於優秀傳統文化中吸取精華以自養,實乃天性使然;而此種養分又促使其人格發展之健全,至最後,文化、技藝、人格混然爲一,從而成就其‘全人格’。”(《中國傳統文化與中國書法藝術》自序,第8-9頁)這就明白指出了章氏以書法來求道的心跡。

  以書法爲弘道之具。弘道的前提需要“傳道”,非“傳道”無以“弘道”。章先生從事書法教學近五十年,無不以其所求之“道”誘導、教誨、熏陶受教育者,至其及門弟子則更加深入傳遞斯“道”,并付諸實踐,一如當年他受教於陸維釗先生門下之範式,傳授治學之道,練習書法之逕。雖然他說自己不想讓受業的年青人安於清貧,以免使之落後於同輩者而受窮,然其內心仍然希望受業者能夠繼承這種治學為學書之基的方法,并加以發揚光大。章氏以書法弘道,非僅停留於口頭與筆頭,主要是以自身的修爲與行爲作範式,如前文所言其特立獨行,不媚流俗諸事,堅持自己的人生準則、處世爲人之道,在孔方兄大肆神威之際能夠不爲所動,保持“富貴不能淫”之操守,有“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於我如浮雲”之遺風(《論語》云:“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杜詩之稱頌曹霸,令人聯想起章先生的文采風流)爲向他學習的人樹立當代書法家的清高標杆。清華學堂有一石碑銘曰“行勝於言”,成為以自身作則,垂範後人,誘啟後人,引導後人的名言。前賢有言:“經師易得,人師難求。”章先生正是其例。人品即書品,我以此看待,亦以此作結。

  胡正武,教授,台州學院學報編輯部主任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章祖安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